皮是一个发源于我国北方的古老姓氏,他们的始祖,可以追溯到2800年前辅佐周宣王中兴的名臣仲山甫。他是鲁献公的第二个儿子,仕周为卿士,后来因功被周天子封在樊国,爵位为侯,在当时的诸侯之间,地位十分崇高和尊贵。他的后代子孙,后来也按照当时的习俗,纷纷以国为氏,而我国就开始有了“樊”这个姓氏。
那么,这位仲山甫既然是樊姓的始祖,他又怎么会跟后世的皮氏扯上关系呢?原来根据《姓纂》的记载,皮氏是“周卿士樊仲皮之后”,这位樊仲皮,正是建立樊国的仲山甫的后裔,曾经继承祖业,担任过周天子的卿士,如此一来,皮姓之分自樊姓,就十分显然了。
樊仲皮的后代,又为什么不以原来的樊为姓,而要改以王父字的“皮”为氏呢?其中,也是有缘故的。据后世的考证,这位樊仲皮,在当时樊家的排行是老二,所以没有成为樊国的继承人,而在周代所实施的分封制度之下,被封在现在山西省的河津县一带,号为“皮氏邑”,结果,他的子孙也就此以王父字为氏,统统姓了皮。这就是我国皮氏的最初来源。
皮氏系出樊氏,当年的樊国,又称为阳樊,位于周天子的王畿之内,也就是现在河南省的济源县。换言之,最初皮氏所居的皮氏邑,虽然是在今山西省的境内,但是他们的最早发源地,实际上还可以推溯到河南的济源地方,当然,后世皮、樊两个姓氏的谊属兄弟,更不待言。
到了汉、晋、南北朝之时,皮姓已崭露头角,出了不少历史上知名的杰出人物,譬如,后汉有著名的谏议大夫皮究,以及官任上计掾、撰《秦嘉集》的皮仲固;三国时期有受刘备和曹操同声赞扬的皮容;南北朝时北魏的名将皮豹子,北齐时以善于骑射见称的皮景和,以及曾著《春秋意》15卷的学者皮元。唐末著名现实主义诗人皮日休等。
1941年(湖南攸县)《水头皮氏六修族谱》”序”称一世祖文通,字崤山,生于宋代,以逸才名天下,诰封中议大夫,世籍襄阳,因季子倡为衡郡太守,卒于任,文通偕长子休、次子体迁于攸县水头,至第九世,衍为松、梅、楠、相、枢、楫等房,后裔散迁衡阳、湘潭、善化等县。十一世辅,字宣仁,明正统戊辰(1448)任四川顺庆府岳池县令升府同知。卒葬长沙南门外。1948年(长沙)《皮姓氏族源流》称皮氏出自东周惠公(一说系出春秋时郑大夫子皮之苗裔)越至文通公,字崤山,于明正统间由子倡(时为衡阳守),从河南开封迎养来湘,开基攸县清阳乡,卜居水头、沙汪等处。至十一世辅,官四川岳池,解组归长沙,始分籍善化,族人聚居最多处长沙县石门乡长花园,至是年,男女丁口1500余人。
(贞下起元次序图)文献启耀祖殿志学振武宗猷腾鸿绍登君邦嘉凤宏开鼎汉元体自性同天诚意高明永久光固本图历世锡尔景福万年 (四修更定”猷”字以下直接从”积”字起)积德家声远 传经世泽长 同心敦乃善 笃庆锡之光。
1942年(湖南益阳、沅江)《皮氏五修族谱》”序”曰:皮氏居沅者,原籍江西吉安府安福县榴花渡,于明正统七年(1442)顺彝公由吴来楚,侨寓益阳之桃花江,景泰二年(1451)始徙居沅江黄荆塘(现湖南省益阳市资阳区张家塞乡黄荆塘),二传用宽、用勤、用谨,衍为三房。
(从九世起)来湘后,前八代未有派,(从九世起)友芷入宗元,锡名光作述 敦本效贤良 德茂先猷远 家荣祖泽长,经文能建国,纬武可安邦。
按:《风俗通》云:皮氏,周卿士樊仲皮之后。又《姓谱》云:出郑大夫子皮,子皮本罕氏。
郡望•堂号
天水郡、下邳郡
鹿门堂:典出唐文学家皮日休。皮日休,襄阳(今湖北襄樊)人,字逸少,后改袭美。早年住鹿门山,自号鹿门子。咸通进士,曾任太常博士。后参加黄巢起义军,任翰林学士,巢兵败被害。诗文与陆龟齐名,人称”皮陆”。其族裔缘以”鹿门”为堂号,以示怀念。
天水堂、爱敬堂、西河堂等。
堂联
赋丽桃花(皮日休);勋高荆楚(皮景和)。
鹿门隐逸(皮日休);陆地神仙(皮文通)。
学透春秋,灼灼君臣褒贬(皮龙荣);
胸藏兵甲,赳赳公侯腹心(皮豹子)。
历代名人
樊仲皮,周朝卿士。据史籍《风俗通义》及《元和姓纂》记载,西周初期,鲁献公姬具的次子仲山浦,曾辅佐周宣王姬靜(姬靖)中兴王朝,因功受封于阳樊(樊邑,今河南济源)。
根据史籍《姓纂》的记载,“皮氏为周卿士樊仲皮之后。”这位樊仲皮,就是建立樊国的仲山甫的后裔,曾经继承祖业,担任过周天子的卿士,如此一来,皮氏分自樊氏。
樊仲皮,在当时樊氏家族中排行老二,不能成为樊国的继承人,在分封制度之下被封在皮氏邑(今山西河津),他的后裔子孙也就此以王父字为姓氏,称皮氏,此为皮氏一族的最初之源
皮究 ,太学士,东汉著名的谏议大夫,
皮仲固 ,东汉举进士,官任上计掾、撰《秦嘉集》
皮容(?) 琅琊人,善奇诗, 东汉末年三国时期有受刘备和曹操同声赞扬
皮豹子(?-464),北朝北魏将领。渔阳(今北京密云西南)人。少有武略
皮喜 (?-483),豹子第八子。本名欢喜。史籍避讳改。文成时,以名臣子为侍御中散。
皮景和 (521-575),北朝北齐将领。后主时任侍中,天统二年至武平元年在位。琅邪下邳(今江苏睢宁西北)人。
皮信(?–?),皮景和长子,琅邪下邳人也。机悟有风神,微涉书传。武平末,开府仪同三司、武卫将军,于勋贵子弟之中,称其识鉴。于并州降周军,授上开府、军正大夫。隋开皇中,卒于洮州刺史。
皮元(?—?)南北朝北齐学者,曾著《春秋意》15卷。
皮日休【字】袭美 (生于公元834年 –902年)湖北襄阳人,大学士任翰林院士。
皮光业【字】文通、日休公之子(生于公元860左右 至 943年)湖北襄阳人,五代时任吴越国宰相。
皮粲 光业公之子(生卒不详)湖北襄阳人,曾任吴越元帅府判官。
皮子良【字】汉公、粲公之子(生于公元962年 至 1014年)湖北襄阳人,累官大理寺丞。
皮仲容 子良公之子(生卒不详),宋仁宗庆历年间公元1048年生进士第仕。
皮龙荣,(?–1265年) 醴陵人宋淳佑进士,累官参知政事,封寿沙郡公;
皮辅, 攸县人,明成化十六年(1480)举人,明代岳池知县,决事如流,民怀其德;
皮东山,攸县人,明正德六年(1511)由举人入仕,任永州知县,内调御史,以廉能称;
皮锡瑞 (1850-1908) 清末学者。湖南善化(今长沙市)人。字鹿门,一字麓云。举人出身。三应礼部试未中,遂潜心讲学著书。他景仰西汉伏胜之治《尚书》,署所居名“师伏堂”,学者因称之“师伏先生”。
皮宗石,男(1887年~1967)字皓白,别号海环,教育家,湖南长沙人,历任湖南大学校长。
皮名举,(1907——1959年)湖南善化(今属长沙市)人。皮锡瑞之孙。长沙皮氏一门自皮鹿门(皮锡瑞字鹿门,世称“鹿门先生”)以下,皮宗石,皮名振都是有影响的人物。皮
皮三秀,零陵(今永州)人,林业劳动模范;
皮作琼,湖南省沅江人。(1898–?。林学家、林业行政管理专家。早年留学法国,国民政府铨叙部政务次长;
皮定钧:(1914—1976),男,汉族,安徽省金寨县人,1955年9月被授予中将军衔。先后任兰州军区司令员和福州军区司令员(曾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是中共第九届、十届中央委员,第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一次会议任中央军委委员,被选为第三、四届全国人大代表。
皮宗敢,皮宗敢(1912-1984) 国民党将领。湖南长沙人。国民党中央军校毕业。后任排长、连长。1931年考取金陵大学,后赴英国留学。1939年回国,任蒋介石侍从室翻译,曾随蒋介石参加开罗会议。1946年在北平参加军事调查处执行部工作。后任国民政府驻美国武官。1952年回台湾后,任台湾“总统府”侍卫长、国防部联络局局长、陆军参谋大学校长等。1970年退出军界,从事讲学和研究活动。1984年8月26日在台北病逝。
皮纯协,教授,1928年生。湖南澧县人。1956年于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毕业,获学士学位。历任北京大学法律系助教,民盟北京市委、市政协秘书,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讲师、副教授、教授。现任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并指导行政法博士生。全国人大法制工作委员会行政立法研究组成员,中国法学会行政法研究会副会长,中国行政监察学会理事,北京市人大常委会法制建设顾问,民盟中央法制委员会副主任,东亚行政法学会理事。1998年担任中央电大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法学学科专家组组长
请登录之后再进行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