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父亲皮定均诞辰90周年,回忆起父亲在世时对我的教诲,仍是历历在目。
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家风。这次去浙江兰溪诸葛村,见到诸葛亮在《诫子书》中的“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家教,曾国藩的“天下事当于大处着眼,小处下手”的家训。我父亲是放牛娃出身,没有太多的理论,但他的言传身教给我留下了宝贵的财富,成为我成长路上的座右铭。比如,父亲用自己独特的言行教育我们要热爱大自然,尊重人民群众。记得有一次,我随父亲种树劳动,靠在树干上休息时,随手摘下了小树上的几片树叶,父亲见到了,也不说话,他轻轻扯扯我的头发,说痛不痛,我说痛,他说,你把树叶摘了,树也会痛,只是它不会说话。这事对我印象极深,以后,我对大自然中的动物、植物都非常尊重爱护,懂得了尊重自然,爱护生命,实质上就是保护人类自己的深刻道理。现在,我对种树养花非常投入,这就是父亲从小把我培养起来的。
父亲是个军人、战将。在战场上他叱咤风云,军令如山。可是平时生活中,他又是个老农、严父。也许是从小在大别山生活的艰辛和苦难,也许是家庭的破碎和奶奶的教育,使他对劳动人民与生俱来有一种本能的尊重与热爱。他常教育我们说,要尊重警卫员、驾驶员、炊事员、保姆。他们也是人,也有一样的人格。这和我奶奶对我父亲说的:“见到穷人讨饭要给一口饭。”的话是一脉相承的。当时,父亲在中原突围中的一个细节至今仍使我常常想起。突围部队人困马乏,在大别山吴家店休整时打开了一个地主的粮仓,部队补充完给养,老百姓分足了粮食后,仍有许多粮食留弃。许多人主张把粮食烧掉,不给敌军留下。但父亲一直没舍得烧,最后只好留给了尾追的敌军。这是犯了军事上的大忌。我想,这里面可能有两层原因,一层是父亲相信这支“皮旅”是能吃大苦耐大劳的铁军,一定能甩掉敌军走出重围;另一层原因也许更重要,那就是他太热爱家乡的老百姓了,他知道把粮食烧掉了,敌人会把老百姓分到的粮食再抢去,最后受苦难的仍然是老乡,是人民群众。从中,我深切地感到:热爱人民,关注弱势群体,这是每一位领导在任何时候、地点都要考虑到的,包括在危机四伏的战场上。
当然,父亲对我教育最多的,是要我们“老老实实做人,认认真真做事”。我们的家风家教中,父亲对我最严格的就是要求我们做事认真。比如他带我们挖树坑,开始他会带着我们挖,然后再来检查我们挖的树坑。一般来说,坑口上面都会大一些,挖到坑底就会小一点;而树种下后,一般来说,坑下面大些对树根有好处,今后树生长发育好。父亲会拿一根小竹竿,上面量量,下面比比,树坑不合格的,我们就得重新挖,一直挖到符合标准为止。平常不论做什么事,父亲都要求我们要“过细”;也就是注重细节;不放过一点小错误、小毛病。这种“过细”的作风,至今仍深深印在我的脑海里,留在我的人生途中。我想,战争年代,高超的指挥艺术往往是和深入实际、观察入微的细致作风密切相连的。没有“过细”的、认真的、周密的布置,7000人的皮旅大部队怎么可能在十几万敌军的围歼中躲在敌人“鼻子”底下逃生呢?
勇于承担责任,承认错误,老老实实做人,这是父亲对我的刻骨铭心、影响我一生的家教之风。平常在家庭生活中,只要他自己做错了事,他都会当着我们的面承认。对我们子女也更是这样,做错了事,就要当面勇于承认错误。开始时,我们都会不好意思,脸憋得通红,时间长了,也就习惯了,就感觉一旦承认是自己的错误后,好像整个人就轻松了,有一种放下包袱,轻装前进的感觉。父亲最讨厌那种说假话、说谎话的人,厌恶那种吹牛拍马的人。他要我们放下高干子弟的架子,低调做人,不要在人面前有干部子弟的优越感。要多和劳动人民、基层的同志交朋友,要求我们做事踏实认真,做人实实在在。在我工作的35年中,我基本上是遵守着父亲对我们的教育,结交了许多出身贫寒的战友、同事。每当我在个人遇到困难时,总有许多同事、朋友向我伸出援助之手,帮助我渡过难关,每当我在工作中遇到坎坎时,总是想到父亲的教诲,坚定自己的信念,完成自己应做的工作。
父亲一生热爱学习,孜孜不倦。他向人学习时有一种不耻下问的精神,无论在海岛、边疆,向战士、老农、小学生、农妇,他都会询问当地的情况,学习群众的好方法。我曾访问过抗战年代父亲的老警卫员刘忠英,他向我讲述了一件真实感人的事情。父亲那天正在村里练毛笔字,日本鬼子进村了,警卫员着急得不行,但父亲仍凝神运笔,把最后一个大字写好。因为村里已没有部队了。待父亲撤出村子时,鬼子已占领了大半个村庄。那种临危不惧、不畏艰险的求学精神一直深深感动着我。父亲戎马一生,也写了一生的日记,一直到去世那一天。我从20年前开始写日记,也是想学习父亲的这种精神,使我所从事的新闻出版工作受益很深,让我体会到活到老,学到老的这种境界,也是我们家学习的楷模。闭门静思,扪心自问,有时我真的很感激父亲小时对我们子女的严格教育和以身示范,他让我在做人、做事的一生中体会到坦坦荡荡做人,平平安安一生的人生境界。
作者:皮效农 ,皮定钧将军次子。
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家风。这次 ...
鼓舞万分啊,皮氏千秋万代